2023 09/08 09:22:19
来源:新华网

云南丽江: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-云顶国际8588yd

字体:

  新华网昆明9月8日电(记者 赵智钦)党的二十大以来,丽江市对标省委“3815”战略发展目标,认真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,大力发展“三大经济”,全力稳经济、增动能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稳定,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、乡村振兴示范区、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新进展,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开创丽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

  产业经济强劲增长

  据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、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刚介绍,丽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以“一天也不能耽误”的紧迫感抓经济工作,认真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和接续措施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8%,排名全省第5位,增速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0.3和0.7个百分点,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、稳中提质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。

  ——“一县一业”特色凸显。加快金沙江绿色经济带建设,持续发展壮大古城花卉、玉龙道地中药材、永胜食用菌、华坪芒果、宁蒗马铃薯优质种薯等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。推进“丽系”农产品品牌打造,全力做好“土特产”大文章,加快丽江鲜花港、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、东方希望生猪养殖、稼沃蓝莓二期等农产业聚集项目建设。实施林下可燃物综合利用,推动林药、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。

  ——绿色工业发展壮大。积极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,丽江成为全省“水电硅材一体化”产业示范基地、“风光水储”多能互补绿色能源基地。积极推进“新能源 绿氢”产业发展,建成全省第一座加氢站,全省第一个绿氢零碳智慧工厂试生产,打造了“绿氢丽江”城市新名片。

  ——文化旅游强劲复苏。出台《丽江市旅游条例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高标准编制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,持续开展“不合理低价游”等市场秩序整治,全面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,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全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。a级景区增加到37个,全域旅游不断拓展。旅游业强劲复苏带动消费加速回暖,1至7月,接待游客4445万人次、旅游总收入660亿元,分别增长45.8%、7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.8%、排名全省第4位。

  基建民生筑牢基础

  据介绍,丽江市坚持“基础先行”,打通“发展动脉”,持续推进综合交通、水利、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,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;同时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动,构建以城带乡、以乡促城、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;此外,丽江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,着力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——有效投资持续增长。今年1至7月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%、排名全省第5位。集中开工重点产业项目25个、总投资134.5亿元,产业投资增长29%,占投资比重达38.2%。工业投资增长38.3%,能源投资增长25.2%,交通投资增长21%,文旅投资增长72.6%。

  ——重点项目有力推进。宁永高速、大具金沙江大桥建成通车,古宁高速、玉维高速、稻丽高速拉伯至大东段、都香高速宁蒗至香格里拉段建设加快推进,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522公里,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2公里。丽香铁路主体工程完工,大丽攀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,丽江观光火车一期工程建成,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有力推进。

  ——脱贫人口持续增收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,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,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和东西部协作考核取得“双好”等次。上半年,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.8%、排名全省第2位,全市脱贫人口、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9.7%。

  ——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。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.03%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.09%,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.02%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,华坪女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。市中医医院、市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,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旅游产业,推动医体旅融合的大健康产业发展。

  绿美建设不断加强

  据介绍,丽江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。

  —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。坚决抓好各级各类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保持100%,泸沽湖、程海、金沙江丽江段水质稳中向好,拉市海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、林长制,成立高原湖泊研究中心,积极推动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创建。

  ——大力推进绿美丽江建设。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2.14%。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,统筹推进八大绿美工程,上半年完成绿化面积187.7万平方米、植树46.6万株,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、省级森林乡村84个,创建省级绿美乡镇5个、绿美村庄10个。(完)

【责任编辑:范芳钰】
网站地图